8455新葡萄娱乐场(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定位

本专业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首,涉及主干学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3+1”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新学科和新技术,具备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为广东经济稳定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首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使用本专业工具和技术解决电子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具备较强的电子线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嵌入式系统技术应用开发能力的职业性、应用型本科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信息处理、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质量检测、系统维护、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培养规格

基本学制: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162学分,修完第二课堂成绩单(含创新创业)规定学分。

■   知识要求

通识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理解国内外先进的思想、理念、方针、政策;熟练掌握查询并获取外文资料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国内外专业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懂得自我调节与心健康。

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工程开发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电工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

专业知识。掌握信息采集与传输、信号处理、电子系统等分析、开发、设计、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主流微处理器应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

■   能力要求

专业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常用办公软件、Protel、Protues、Keil、CAD及Matlab等最新专业软件,能通过网络开展本专业的相关业务;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具有基本的分析、计算和检测能力。

综合能力。具备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较熟练掌握主流微处理器应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和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具有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   素质要求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念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等基本素质,具有文学艺术的欣尝能力,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为什么选择电子信息工程

■   深度协同育人。深化“3+1”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构建了与新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获得相关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

■   全方位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六位一体”的新工科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获得相关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

■   突出创新实践能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107项和创新创业项目19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色明显,获得省相关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

■   团队优势。拥有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企业特聘教师和兼课教师为两翼的省级教学团队。

■   协同优势。拥有122家企业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优秀校外基地,2个省级和2个校级产业学院,为有效实施“3+1”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

  点击观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视频

  • 开学时间 2022年9月
  • 院系 8455新葡萄娱乐场
  • 教学形式 全日制
  • 学制 4年
  • 学习地点 西校区
  • 学位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
  • 招生计划 返回招生计划表

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模块和专业模块组成,其基本结构如下表所示:


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学期

课程体系、专业模块(学分)

各期

学分

总学分

通识模块(12)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4)

专业导论(2)

大学数学模块(4)

军事训练(2)


24

162

通识模块(7)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5)

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5)

大学数学模块(4)

大学物理模块(4) 


25

通识模块(9.5)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9)

大学数学模块(6)




24.5

通识模块(8.5)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1)

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3)

微处理器技术课程(6)

电子系统设计模块(2)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课程模块(2)

22.5

通识模块(8.5)

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2)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课程模块(4)

嵌入式系统技术模块(9)



23.5

通识模块(3.5)

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2)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课程模块(7)

嵌入式系统技术模块(3)

电子系统设计模块(3)


18.

七/八

企业教学

8

企业实践

16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技术、数字电⼦技术、⾼频电⼦技术、C语⾔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式系统原理与应⽤、嵌⼊式Linux系统程序设计

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35%)

电子工艺实习、程序设计综合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产品综合设计与制作、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教学条件

近三年分批更新实验室设备,建设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实践教学条件,打造高层次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已经建设基础实验室4间、专业实验室4间、创新实验室2间,设备投资逾1000万元,占地1500余平方米。这些实践教学条件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课程的日常教学需要;另外,本专业还与国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58个,可一次性容纳200余名学生实习,其中美的集团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广东省优秀大学生实习基地。

就业前景

毕业生在电子工程行业具有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任职于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师、电子系统测试工程师等工作岗位;从事单片机系统设计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工程师等工作岗位。

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2名教授,6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名),3名博士等15人组成的教师队伍,6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和丰富经验。同时聘请了15名企业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参与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

专任教师

林春景 教授、 高级工程师
龙诺春 副教授,专任教师
曹蕾 硕士,专任教师

企业导师

刘利频 广州西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